×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攻克虎头要塞

第22章 发现秘密

上回说到,共产国际解散后,隶属于共产国际情报组织的中国支队也失去了工作方向。得知共产国际解散了,这让陈凯就像一个失去家园的“孤儿”一般,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往哪里走。

好在陈凯在苏联远东情报局培训时,成绩优异,深得教官的赏识,他被留在了远东情报局做情报分析研判工作。

尽管陈凯仍在从事着对日情报工作,但是共产国际的解散,还是让他感到了迷茫和无助。不过,就在他迫切希望找到上级组织时,峰回路转,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到了护送一位**要员回延安的任务。

前面说过,一位**要员到苏联开秘密会议,当他得知共产国际解散后,尚有不少的中国支队的情报员在协助苏联情报部门开展情报工作。于是,就向苏联方面提出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国情报员护送其回延安的请求。

实际上,这位**要员也是想趁着共产国际解散,让更多的中国情报员回归到中国抗战的战场中来。

当陈凯的教官安德烈上校推荐他跟随**要员回延安时,陈凯顿时高兴坏了。拿出了自己的全部本事,一路精心护送,圆满完成了这次护送任务。

到了延安后,陈凯的公开身份是一名俄语翻译,实则是情报部李部长亲自指挥的一名王牌特工。因为李部长在了解了陈凯参加革命的经历后,对他也是十分的欣赏,暂时将他“雪藏”起来。

当然,像陈凯这样的情报员,来到延安后,自然要接受组织上的严格审查,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尽管他在护送**要员回延安的过程中,经受了考验。但是毕竟延安不同于其他地方,陈凯深知其中的道理和规矩,非常坦诚、坦然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审查和调查。

那时的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汇聚在此,经过培训后,又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陈凯早已被延安火热的革命热情、战斗激情所感染。

在延安的这段时间里,陈凯经过学习,对延安的抗日政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抗战必胜的信心。

由于陈凯是一名苏联情报机关培养出来的高级情报员,又有与东北的日伪宪特开展情报斗争的实战经验,因而,他也被李部长要求在情报部举办的秘密情报员培训班上,为那些情报员授课。

陈凯在授课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苏联培训期间学到的情报知识和在情报实战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员们。而在一些特工实战的实操中,陈凯亲自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学员,他那身手不凡的实战技能和战术动作,连李部长看了都暗暗叫好。

在秘密培训了两期情报学员后,陈凯有了一段轻松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分析研究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认为情报战将在未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己不应该呆在延安,应当到敌后去,当一名真正的情报战士。

于是,陈凯多次向李部长请求奔赴抗日敌后战场,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广泛地搜集日军的战略情报。

其实,经过延安这段时间的考察,李部长也认为陈凯已经是一名完全值得信赖的优秀情报员,呆在延安确实有些人才浪费。如果派他到敌后去,搜集到重要战略情报,其作用和价值将不亚于一个团、一个师的战斗力。

经过再三考虑,李部长亲自批准了陈凯的请求,并和他单独进行了谈话,要求他以独立情报员的身份,接受延安的直接指挥,先到香港、上海等地开展情报工作,争取建立一条新的直通延安的秘密情报渠道。

李部长还亲自为陈凯起了一个代号:山鹰。希望他像山鹰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俯瞰着中国大地,找寻着最有价值的攻击目标。

自此以后,“山鹰”就取代了陈凯在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的“瓦吉姆”代号,成了他在**情报系统里的新的代号,并且开始了他在延安直接领导下的特工生涯。

按照李部长的指示和安排,陈凯先是辗转到了香港,以记者的身份游走在社会各个阶层,搜集来自四面八方的情报信息。

前面说过,陈凯在苏联远东情报局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情报分析员工作,对情报梳理、分析、研判很在行。尤其是在香港,各方面的消息都汇集到了这里,有关欧洲战场及美国、英国方面的消息,他都及时搜集分析,然后通过设在香港的秘密渠道上报到延安的李部长。

后来,上海地下党的情报组织受到特务机关的破坏,情报系统几近瘫痪。来自上海方面的消息也开始滞后,延安急需得力的情报人员去了解和掌握上海的情报形势。

这一次,李部长首先想到的就是陈凯。立刻电令他从香港撤离,到上海建立新的情报点,开展对日军及汪伪特务机关的情报工作。李部长一再要求他,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动静结合,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暴露身份。

接到延安指令的第二天,陈凯就化装成一名香港的公子哥,搭乘一艘客轮由香港到了上海。

陈凯出了码头后,叫了一辆黄包车,让黄包车夫拉着他在上海繁华街区转了转。他这不是在看沿途的风景,而是在熟悉这座城市的环境,观察大街上的各色行人,嗅一嗅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

凭借超级特工的敏锐嗅觉,陈凯在“考察”了上海的街区后,立马得出结论,上海是情报战卧虎藏龙的战场,不只是中日两国的情报人员在厮杀角力,来自美国、英国、苏联、德国、意大利等众多国家的高级特工也在干着“地下工作”,而大街小巷各类密探、包打听等则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入夜以后,陈凯继续以香港来的公子哥的身份,开始频繁出入处在繁华街区的西餐厅、咖啡馆、夜总会、高级酒店等场所,用特工的直觉、嗅觉、听觉、视觉来判断上海情报战线的“水”有多深。

那时的上海,可是有着“东方巴黎”的美誉。但是经过陈凯的一番考察和评估,得出一个结论:上海不过是奸商、密探、假绅士和骗子出没的城市,同时还是各方特务比拼角力的“间谍之都”。因为中外各方情报机构都在上海滩暗中斗法,每天都在上演谍战中的刀光剑影。

前面说过,陈凯在去往哈尔滨的火车上,对面坐着的一位时尚女子,就是军统的高级特工金歌。

其实,当时陈凯第一眼就认出了她。因为那时金歌是百乐门夜总会的当红歌星,陈凯到夜总会跳舞时,她正在舞台上演唱一曲《夜上海》。

回过头来,咱们继续说陈凯在上海开展情报工作的情况。

陈凯在上海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他以学者、记者、银行经理人等身份,穿梭于各种场合、各种人物之间。当然,他也化装过黄包车夫、街头擦鞋匠等,通过察言观色,耳听八方,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最值得一提的是,陈凯经过暗中调查,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

那么,这个秘密是什么呢?咱们下回接着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